制造业人才缺口2000万,年轻人却不愿意进厂,根本原因谁造成的?

2021-12-28

近日“制造业人才缺口2000万人”这个报道引起了无数打工人的关注,毕竟对于辛苦找工作的农民工来说,人才缺口意味着岗位的增多,那么一边是人才缺口在不断加大,另一边是大量农民工找不到工作,问题出在哪里了呢?



首先我们要知道,如今最缺的是什么样的人才?电气工程师,自动化工程师这些和智能制造息息相关的产业,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几乎是沾不到边的。因此用工缺口大是正常现象,即便有再多的普通劳动力也是于事无补的。当然了,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,为何我们的制造业会如此缺技术人员呢?


这个问题要从源头上找答案,我们从人才培养机制上一直都是“重文轻技”的,也就是说,很多用人单位只看文凭不看技术,那些具有技术潜力的基层员工被文凭挡在了门外,而那些有文凭的高学历者,又缺少实际技能,因此造成人才脱节断层。


按理说,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才,在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才对,但就目前的状况看,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。大部分的技工学校都仅仅是拿着高额的补贴做着“形式主义”的过场,很多技校学生既没有学到技术,还成了学校和工厂的免费劳动力。我在此前就有文章写到“劳务派遣将黑手伸向职校”的文章,讲的就是职校和劳务派遣合作,让学生以实习的名义为其变相打工“赚钱”。


看到这里,我们就不难理解如今劳务市场以及用工市场的主要矛盾,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人才培养,人才培养的机构注重短期利益,把学生当“敛财”工具。这就形成了制造业缺少技术工人,人才培养陷入“死循环”的尴尬局面。


技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,相对于德国,日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,技工人数占据人口数量比例是非常高的,而且技工待遇和福利也位居全球前茅。对于这些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技工来说,工人从事该岗位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。


与此相比,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从事最低端的工作,而且学习技术的意愿也不够强烈。工厂里技术员,电焊工,数控机床技术员,医疗设备技术员,电气工程师,自动化工程师等的待遇也没有上去,即便辛辛苦苦学到了技术,在关系和职场潜规则面前变得毫无优势。


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指出,要从源头上抓起,才能让我们的技术真正强大起来,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,只有从最基础的工业技术入手,才能不断突破和创新,而我们急功近利的思想注定了暂时处于被动的局面。


当下制造业要想“破局”,就得从劳动力市场上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依靠“廉价劳动力”的思想格局,将技术人才培养和利用以及传承放在首位。只有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和福利,才能让送外卖的,卖房子的,下煤窑的,工地搬砖的,以及网上打游戏的大学生进入制造业,大家都愿意学习技术,愿意从事技工行业,制造业才有希望。

阅读24
分享